潮客匯微信
逛豐順微信
登錄
注冊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戶
首頁
Portal
潮客匯
BBS
游山玩水
公益
潮客特產
生活
豐順頭條
潮客美食
潮客旅游
豐順114
潮客茶館
校園文化
休閑
攝影天地
藝術收藏
潮客車友
影視娛樂
公益
愛心聯合會
助學會
陽光信使
博愛慈善
便民
同城買賣
人才市場
房產市場
電影排期
豐順商家
電商商會
請
登錄
后使用快捷導航
沒有帳號?
加入潮客匯
潮客匯
»
潮客匯
›
潮客圈子
›
潮客旅游
›
汕頭青云巖
返回列表
查看:
79886
|
回復:
0
[潮汕游]
汕頭青云巖
[復制鏈接]
ABCDE
ABCDE
當前離線
積分
4800
最后登錄
1970-1-1
閱讀權限
100
積分
4800
帖子
精華
電梯直達
樓主
發表于 2014-9-17 15:22:38
|
只看該作者
|
倒序瀏覽
|
閱讀模式
青云巖風景區位于達濠區東南的大了望山,那里林木茂密, 山徑幽深,巖洞奇特,泉水淙淙,風景清靜優美,摩崖題刻琳瑯滿目,廟宇寺觀建在云巖之間,素稱海國風光第一山。
1
歷史起源
編輯
自明代中葉起,佛教和道教相繼在山上建筑殿堂,山上的云巖禪林,雖為佛殿卻又與道家的玄武廟相對。山腳的道觀里也供奉著佛祖塑像,體現了潮汕地區佛道不分的特點。近年,濠江區以實施雙泉公園、青云巖森林公園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擴大綠化面積,目前已籌資150萬元,委托規劃設計部門對雙泉公園進行規劃設計,分步投入建設;并著手對青云巖風景區進行規劃設計,增加綠化面積,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青云巖森林公園。山下山樓閣巖洞,回環宛轉,有飛泉濺石成聲,鏗鏘有致,故命為“龍泉琴韻”,此地有茶室可供游人休憩。
2
旅游景點
編輯
概述
青云巖風景區十八石洞群古榕茂盛,山洞迂回曲折、曲徑通幽。惟妙惟肖的假山小景、古代傳奇故事壁畫、千姿百態的先人墨跡等隨處可見。有:“龍泉礪劍”,即傳說中取該處泉水淬劍,礪劍則鋒利無比;“渭水垂竿”刻畫的是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江渚浴牛” 則是清代舉人張兆昆借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之詩意揮毫,還有“松齡鶴壽”、“祗園石刻”等各式小景。風景區半山腰上有一巨石,上書“五指峰”三字,這是達濠晚清貢爺張國棟所題。相傳,張貢爺在此架梯題字,至“峰”字尾筆時,令工匠抽去梯子,他筆不離石,凌空而下,寫成了“峰”字尾筆長九尺之奇書。青云禪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公元1896年),是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壯麗堂皇的禪寺建筑群,隱于山林巨石之間,甚為壯觀。青云巖景區有100多題摩崖石刻,是一處豐富的文化寶庫。這些石刻,有詩詞,有撰文題句,多種多樣;書法字體上,行草隸楷篆兼備;在內容上,是青云巖清美環境的寫照,很值得品味觀賞。現在能辨認的最早的石刻,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緒題刻的七言律詩和道光 二十年(1840年)安徽省貴池縣姚瀚題刻的《題詩》。(姚詩云:“青云巖可比丹丘,歲歲登高到上頭,鞠有黃華才是節, 樹無紅葉不成秋。盡傾元亮千瓢酒,
汕頭青云巖
(20張)
難破樊川萬古愁,放眼峰頭望不囗,海天空闊兩悠悠。”。青云巖景區的石刻與鳴泉、怪石稱為三絕,由十八洞到石佛洞,鐫石達百處。而大峰祖師廟側洞中的龍泉琴韻之景,也讓人驚奇難忘。巖上還有“牛渚西江”、“古榕綠蔭”、“五指峰”、“半山亭”等石刻與多處景點,是人們旅游觀光的地方。
云巖禪林
指眾多的廟宇和寺觀建筑群。這些建筑群中最著名的是“青云禪寺”。禪寺初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于寺廟地處山巖之間,環境清靜肅穆,前人又稱此地為“丹丘”。60年代的“文革”期間,廟寺曾遭受破壞,于1985年重修。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了匾額“青云禪寺”,著名畫家潮陽人陳大羽、著名書法家商承祚、秦萼生等分別為寺廟題詞或撰聯。這幾年又分別增建和擴建了大雄寶殿和佛堂,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佛宇寺群。佛寺的左側還有真武廟和關帝廟。真武廟奉祀的是道教的神主玄天上帝。這廟建筑年代也很早,現廟中仍保存著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鑄造的重150公斤的大銅鑼和大銅鼓,這正是道教專用的廟堂樂器;殿堂正中,還掛有雍正七年(1722年)湯寬題獻的牌匾。關帝廟供奉著代表忠勇仁義的關帝塑像,這是儒家道德風貌的代表。這一大片禪林寺院,既有供奉釋迦牟尼的佛教,又有玄天上帝和關帝廟,在這圍墻和圓門內,真正是釋儒道三教共處。來這里瞻仰和朝拜的有各種各樣的民眾,這里也反映了潮汕人信仰的非宗教性,在心理上只有“教神”而儒釋道不分。這一點也是有別于其他地方的很有趣的社會現象。
青云巖
天然巖洞。洞內面積20多平方米。始辟于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是僧人信騰開辟的。他利用洞頂巨石表面凹凸不平的形狀,刻繪出云龍圖案,形態生動逼真。洞內靠東面突出的巖石,雕了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巖洞有前后門,正門門額仍保留有“青云巖”三字的門匾。這就是“青云巖”的始創舊址。 巖洞周圍保存有清代著名學者姚翰、張國棟、俞旭照、黃潤沛 等的書法墨寶的摩崖石刻。這里環境幽靜,從洞口俯瞰,可見青翠成片的松林,傾聽陣陣的林木濤聲,令人心境分外清爽。
石佛古洞
過青云禪寺沿石徑上行,可見一天然石洞,洞口上題青云巖三字,這就是石佛古洞。洞內有彌勒佛石雕像,笑對游人。自洞后門出去,可一覽海天空溟景色,但見穹廬下,萬頃海波渺渺茫茫,在海風中夢一般搖曳。
大峰古廟
大峰祖師廟位于山下入口處。大峰祖師是宋代潮陽一位樂于行善助人的和尚,一生倡導慈善事業,潮汕地區有300多處善堂就是以他為號召設立的,很得老百姓的支持。這座大峰祖師廟建于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924年再度重修。廟后左側有佛堂,供奉釋迦牟尼諸佛。大概是把佛祖供奉于后堂顯得有點不恭吧,所以把佛座建于浮壇之上,并題匾稱“蓮臺高峙”。 廟堂依山構筑,奇石峋嶙,清泉流淌,洞穴相通,構成了許多清幽美麗的小景觀,如龍泉琴韻、別有洞天、小桃源等等。那曲徑蜿蜒,把多姿跌宕的石室聯在一起,形成了清幽的洞穴,后人稱之為“十八洞”景觀,遠近聞名。“牛渚西江”、“山高水長”等更是巖洞間奇特美景。山石、巖洞、流泉,構成了一處處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祗園石刻
祗園石刻和山間亭臺閣榭及摩崖石刻位于大峰祖師廟左側山下。在巨巖縫隙之間,清泉迂回曲折,形成了游覽的天然勝景。早在1921年,旅居越南的華僑及在上海經商的潮人,曾集資在這里修建了山房屋舍,名為“南山南”、“北山北”。崖刻《南山南序》稱贊這里的山水說:“瀛之東背山面水, 一天然勝地,三界頻九巖諸名勝,咸是以供士大夫之游賞。……” 可見當時人們對這里的天然景色就十分欣賞。山澗流泉周圍,怪石曲徑旁邊,山野石壁之上,留有很多情景相配的文人墨客游覽的即興題詞題詩,象“香遠益清”、“山高水清”、“深水垂釣、“閑趣”等等,后來有人為這里命名為“祗園”,“祗園石刻”于是遠近聞名。現在這里仍然是欣賞書法墨寶和清泉怪石的好地方。
青云禪寺
從“祗園石刻”的山崖間循山徑而上,至“青云禪寺”的園門,登山“步梯”約有700多級,迂回曲折,石級整齊,在樹木青藤的蔭翳下,空氣格外清新。在山徑道旁建有小亭或閣榭,供游人小憩,亭臺的命名,如“臨塘賞綠”、“半山閑趣”等等,為游人在登山中又 平添了興致。公路修到山頂后,這條小徑少有人攀登了,但是如果有體力愿意登山者,循山徑而登,當可領略幽深的自然山色之美,呼吸那山野草木獨有的芳香,又別有一番情趣。
3
游覽線路
編輯
游青云巖景區有兩條道路:過去從山下入口,游大峰祖師廟、祗園石刻,循山徑繞上,游云巖禪林寺廟,在山巔眺望遠處風光;現在公路修到了山頂寺廟之后,是從上往下的游覽了,在山頂就能望見眾多的寺廟建筑群和遮天蔽日的古木和松林,如有興趣還可循山徑往下游覽,欣賞路旁的亭臺閣榭和山間的摩崖石刻。
收藏
0
轉播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對
0
本論壇所有內容僅代表發表者個人觀點,希望大家發帖時務必實事求是,文明發貼、不要隨意誹謗他人。否則,負法律責任!謝謝配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潮客匯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并轉播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豐順資訊
潮客匯網
|
手機版
|
商務合作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關于我們
|
幫助中心
豐順天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粵ICP備14091014 號
|
網站標識碼:4414230020
|
粵公網安備 44142302000005號
vie=41BEF320E537FBF5254F0DAA710EB014265E9B2F35D941E9FE729426872B718AC6FA098D5A140E4AF66378DE7D0D93A79CDBA7049D3930514D770E5229F05EDA812F73FE91E4EB8E0A1 98204BB7C2D00DFB5B312690BE5F8" scrolling="no" style="overflow:hidden;" frameborder="0" allowtransparency="true">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字幕日本无吗